
“南水北调”即“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工程方案构想始于1952年国家主席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提出。自此,在历经分析比力50多种方案后,调水方案获得一大批富有价值的结果。南水北调工程计划区涉及人口4.38亿人,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
工程计划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
2012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全面完成。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域,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计划区人口4.38亿人。共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结构,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工具互济的合理设置格式。
2002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集会审议并通过了经国务院同意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计划》。2002年12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南水北调总体计划》。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江苏段三潼宝工程和山东段济平干渠工程成为南水北调东线首批开工工程。
2003年12月30日,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动工,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启动。2005年9月26日,南水北调中线标志性工程,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控制性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正式动工,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08年9月28日,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建成通水。
2008年11月25日,湖北省在武汉召开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事情发动集会,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事情全面启动。2009年2月26日,南水北调中线兴隆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南水北调东、中线七省市全部开工。2010年3月31日,丹江口大坝54个坝段全部加高到顶,标志着中线源头——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
2012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移民搬迁全面完成。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门,是缓解黄淮海平原水资源严重短缺、优化设置水资源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是关系到受水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经济社会可连续生长的民生工程。中线一期工程从大坝加高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直通北京,总长1432公里,工程自2003年开工以来,经由10多年的建设而成。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江水进京后,北京年均受水将达10.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将增加50多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一期工程将为北京送水10.5亿方,来水占都会生活、工业新水比例将达50%以上。
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水资源设置、促进区域协调生长的基础性工程,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投资额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战略性工程,事关中华民族久远生长。
本文来源:开云app官网下载-www.heyixiang.net